苗西南水业温馨提醒;大暑关注科学养身和饮水
苗西南水业温馨提醒;大暑关注科学养身和饮水
2021年7月22日,为今年的大暑节气。大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,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。
此时,太阳到达黄经120°,是一年中最热时期,气温最高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大暑,六月中。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大也。”其气候特征是,斗指丙为大暑,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
大暑节气正值“三伏天”里的“中伏”前后,因此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,“小暑不见日头,大暑晒开石头”等说法。
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:一候腐草为萤;二候土润溽暑;三候大雨时行。
一候腐草为萤,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,分水生与陆生两种,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,大暑时,萤火虫卵化而出,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。
二候土润溽暑,天气开始变得闷热,土地也很潮湿。
三候大雨时行,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,这大雨使暑湿减弱,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。
同时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,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。
伏茶,顾名思义,是三伏天喝的茶。这种由金银花、夏枯草、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,有清凉祛暑的作用。古时候,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,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,免费给来往路人喝。
苗西南水业温馨地提醒;尽管大暑天气很热,市民需要多喝水补充水分,但不宜一次性大量喝水,应该隔数分钟半杯半杯地饮。因为“脾喜燥而恶湿”,夏天炎热时人体突然补充过量水分,有可能导致胀脾湿困,容易令人感到疲倦、乏力和出现水肿。
此外,大量喝水不但会冲淡胃酸,还会影响胃壁,以至整个消化系统,因此喝水宜隔数分钟半杯半杯地饮,不要一下子狂灌1、2升的水,以免脑部及身体一时难适应。
另外,中医认为中午12时前是“阳中之阳”,排水能力高,故建议早上多喝水,中午12时后则要慢慢饮水。
早上起来的第一杯水是真正意义上的救命水,中老年人更应该注意。人体经过一夜代谢之后,身体的所有垃圾都需要洗刷一下。饮用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度,增加循环血容量。早晨这杯水最好选清澈的山泉水,白开水、矿泉水,能够降低人体血液黏稠度;淡盐水,它对便秘的人非常有益。临睡前适当喝点水,可以减少血液黏稠度,从而降低脑血栓风险。
同时要注意天气炎热,勿贪冷饮。空调虽凉,也要适量。多饮自然的山泉水,矿泉水,多吃水果蔬莱。少吃辛辣食物,注意调节饮食,补脾健胃养心,高温减少外出,晚上不要熬夜。